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大明小郎君 > 121 朝贡
    ps:求推荐,求收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朱希忠突然感觉到,眼前这位精明、固执的君王,他的道心出现了动摇。

    嘉靖一生信道,光是给自己起的道号就有三个:

    第一次自封为“凌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元真君”;

    第二次加号为“九天宏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

    第三次更牛,“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三元证应玉虚总管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

    从封号就可以看出嘉靖对羽化成的翼望,可是,受嘉靖敬重的两位上师,邵元节、陶仲文都先后死了,特别是陶仲文的死对嘉靖影响很大,表面上他不为所动,实则内心也有些动摇。

    嘉靖不仅身体呈衰老之态,就是心态也有发明显的变化。

    为此,他也得锻练一下继任者,因为他知道,无论是景王还是裕王,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或者说,没有统御群臣的能力。

    臣强而君弱,这是宋覆灭的原因,听到一向怯懦的裕王有不良的动机,嘉靖反而感到高兴。

    太乖巧、循规蹈矩的人,终归难成大事。

    朱希忠是靖难功臣后人,世袭国公,与大明皇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然希望皇权强盛,听到嘉靖有心锻炼继任者,心中暗喜,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问道:“皇上,臣愚钝,还请皇上明示。”树如網址:.关看嘴心章节

    让两位皇子争谪不是不可以,但是在分寸方面,还得由嘉靖来把握。

    本来子嗣不多,枝叶不盛,要是有损伤,就是朱希忠也吃罪不起。

    嘉靖拍拍朱希忠的肩膀,淡淡地说:“爱卿是朕的肱股之臣,也是我大明的中流砥柱,只管放手去做就是,朕心中有数。”

    “臣,领旨。”

    朱希忠明白,嘉靖的意思是只要不骨血相残,舍命相搏,便放任两者斗上一斗。

    景王精明,实力雄厚,早早就有意识拉拢大臣,可以说领先一步,不过裕王胜在为“长”,是大臣心中的正统,身边有徐阶和高拱辅助。

    这样一来,实力也不至于太悬殊。

    嘉靖挥挥手说:“去吧,朕要炼丹了。”

    “臣,告退。”朱希忠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然后慢慢退出西苑。

    皇上就是皇上,帝心难测,对于这个有些衰弱的老人,朱希忠那是发自内心敬畏。

    碍于“二龙不相见”,嘉靖一直疏远自己的儿子,更是迟迟没有立储,以至裕王和景王都没有树立应有的威信,在国家大事、人事决断方面的能力也不高,要是嘉靖百年之后,只怕皇权不稳,可是,嘉靖在不动声色间,就布好了局。

    徐阶、高拱,甚至新上任的张居正,都是难得的治国之才,有他们辅助,肯定出不了什么乱子;而朱希忠是靖难功臣的后人,应是“位高权不重”比较符合,可是在嘉靖的安排下,朱希忠历任五军都督府后、右两府,总神机营,提督十二团营及五军营,可以说人脉广,门生遍天下,现在又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更是把权势推到:“这事八字还没有一撇呢,再说是亏是赚也说不好,到时再说吧。”

    青儿犹豫了一下,倒没有再追问。

    得到支持后,虞进倒没有马上回复裕王,过了三天,这才找了个机会,跟裕王说合作的事,自告奋勇当裕王身前卒,还透露找到了一个不错的项目,很快就会裕王一个满意的答复,裕王自然大喜,叮嘱虞进多加努力。

    虞进不喜欢做没有把握的事,对他来说,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每天除了陪裕王读书,做他的书僮,然后一有时间,就到京城附近转悠。

    和裕王合作,自然不再小打小闹,需要找一个场地,建立一个大的加工作坊,成规模化经营,做强做大,这样才能赚得多。

    说实话,要是赚个三五千两,以裕王的身份也看不上。

    技术虞进有,所需要本钱也不多,就是裕王拿不出银子,自己凑一下也不是问题,实在不够可以找泰升商行,让它预付一定的款项,工作场地也不难找,找一个隐敝的地方,购买一些奴隶进去圈养起来就能生产,现在困惑虞进的,那是怎么保密和分配的问题。

    地位不对等,技术留在自己手里,那当然是最好的,免得别人过河抽板,而利益分配方面,也要好好考虑一下,光是自己和裕王吃下这一块蛋糕,估计也招人妒忌,最好再分一些出去,像徐阶、朱希忠、张居正这些,最好都拉入伙。

    这样一来,钱是少赚一点,但也不怕别人掂记。

    有点难想啊,算了,想不通慢慢想,反正这事不用太焦急。

    这天虞进从裕王府出来,由于张居正要回国子监主持一个典礼,下课下得早,裕王也急着找新进宫的美女研究一下男女双方的身体构造,虞进也乐得轻松,看到离吃午饭的时候还早,就钻到路边一茶馆泡茶。

    点了一壶上等的铁观音,送上来还没有开喝,突然听到街上传来喧哗之声,然后听到一阵沉闷的马啼声,很快,就听到有人议论了:

    “咦,好大的阵仗,这是哪个国家来朝贡”

    “来有什么用,皇上才不稀罕见这些蛮夷小国呢。”

    “就是,那些大官都难看到皇上。”

    “啊,这不是朝鲜国吗,二月不是来过一回”

    “嘿嘿,今年算少了,前年一个月一回的,还真不怕折腾。”

    “笨了吧,咱们大明朝向来慷慨,那回礼比他们的贡礼值钱多了,走一趟赚一趟,稳赚不赔,有好处,不来才怪。”

    众人议论纷纷,一下子把陷入沉思中的虞进也吸引去窗边观望。

    这是自己第一次看有国家给大明朝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