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大明小郎君 > 035 第一次接头(求收藏,求推荐)
    大约吃了一半,虞林氏突然放下碗,有些无奈地叹息了一声。

    “娘,你怎么啦”虞进连忙问道。

    虞雨也放下碗,一脸担心地问道:“娘,是不是你的腰痛又犯了”

    “娘没事,只是担心进儿罢了。”虞林氏有些落漠地说。

    说罢,不待虞进开口,继续说道:“进儿,这科考没先生可不行,咱家现在请不起名师,可是余姚的县学还是不错的,那些豪门大族不时请有名望的先生教援,有时还有大官去授课呢,你的事过去了,清白还了,功名恢复也快一个月,可是还没有收到回县学读书的回复,要不,去找新来的教谕求求情,回县学进修吧。”

    养儿一自己搜索的进度和期望等,虞进洋洋洒洒写了三大页,这才收笔。

    写完虞进才觉得,自己这暗探好像做得没存在感,要不是每个月要写一次工作报告,差点都忘记自己是凶名在外的、锦衣卫的一员,像衙门那些最低等的衙役,虽说在衙门里连屁都算不上,可是一出了衙门,那就是普通百姓仰望的对象。

    幸好温胜也知道人群中找一个蒙面人有如大海捞针,给了自己待遇和编制,就不给自己期限,要是像衙门三天一催科,那自己就是有九条命也不够死。

    算了,好歹也算有个靠山。

    九月十六是余姚的赶集日,虞进一大早吃过早饭,跟虞林氏说了一声出街买点纸,虞林氏哪有不同意,临了还把一块碎银塞到虞进的口袋里。

    这块碎银是虞林氏和虞雨一个月辛辛苦苦做刺绣赚来的,可是给的时候一点也不犹豫,虞进推了几下都没推开,只好收下。

    其实身上还有银子,只是一时不知怎么跟二女解释,所以也就没说。

    作为锦衣卫暗探,身份自然要保密,不可能大摇大摆地跑到百户所领月银,和邓勇约定好,那是每逢余姚的第二个集日,虞进就去找扁担挂着鱼的货郎,通过一段暗语确认身份,即可完成上交月报和领取月钱。

    余姚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出人头地后又把赚来的钱银运回余姚发展当地经济,因为文人众多,豪门大族林立,地方百姓也受到教化,到任的县官也不敢胡作非为,兢兢业业,以致政通人明,经济繁荣,街道的两边摆满了各色货品,赶集的百姓按肿摸肩,热闹极了。

    像虞方那样的败类毕竟是少数,像他恨极虞进,也得栽赃嫁祸,可惜,虞进还好好地站在这里,而虞言和陈伟被锦衣卫狠狠修整了一顿后,用诬告反坐的罪名把他们流放三千里。

    被锦衣卫折磨过,再流放三千里那是要命,别说三千里,就是能走一千里都算他们命大了。

    “烧饼,刚出炉的烧饼,香喷喷的烧饼,一咬一口油,快来买啊。”

    “肉包子,皮薄馅多,吃一个想二个。”

    “新到的杭粉,快买来啊。”

    “丝绸,苏州新到的丝绸,又软又滑,滑不溜手呢”

    “狍子,刚宰的狍子肉,五文钱一斤,先到先得啊。”

    大街上人来人往,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虞进看到也有心生一种自豪之感,这里是大明朝,这里是天朝上国,虽说有些瑕疵,但这些都是勤劳勇敢的华夏人创造出来的繁荣。

    在岁月的长河中,不知多少人才被淹没,不知多少文明被摧毁、不知多少灿烂的文化随风飞散,可是勤劳聪明的华夏人民,一次次地在废墟中建设自己的家园。

    在人流中,虞进思绪万千,好像突然多了很多感叹,楞了半响才回想起自己这次赶集的目的。

    差点把正事忘了。

    静下心来,虞进就开始寻找,终于,在街尾找到了一个货郎,扁担上挂着两条大草鱼,躲在一边懒洋洋的,恰好也是卖鱼的。

    真不愧是吃公家粮的,别人为了早些卖出去,喊破喉咙,主动拉客,可是这位卖鱼的仁兄去却是躺在一旁晒太阳,爱理不理的,别提多潇洒。

    也许这鱼走的就是公家帐,卖不了正好拿回去分了打牙祭。

    “这位兄弟,这鱼怎么卖”虞进指着挂在扁担头上的两条草鱼问道。

    那汉子瞄了虞进一眼,懒洋洋地说:“不卖,这是留着打牙祭的。”

    “我给高价卖不卖”

    “你给多少”

    “二两五钱银子。”

    “我要银你有吗”

    “给你”虞进笑着应道。

    说罢,虞进压低声音说:“好了,邓大哥,这暗语对完了,你还要装到什么时候”

    交个月工作报告也弄得神神秘秘的,简直就像搞地下情报一般,虞进都有点想笑了,更好笑的是邓勇扮成一个粗鲁、还有二个大板门的卖鱼郎,看起来很有喜感。

    没想到自己的第一次接头,竟然是和交好的直属上司接头,一下子整个人都放松了。